全球第一博客---缠中说禅

回目录 上一篇 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3) 下一篇 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5)

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4)

2006/11/7 12:06:07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子曰:夷狄之有君、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
 
详解:这是自古以来引发无数争讼的一章,先说断句。历史上有两种:一、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,夏之亡也。”二、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”前一种,“诸”是代词,指代“夷狄之有君”实际上就是“不如夷狄之有君,夏之亡也”,解释为“不像夷狄有君,这是夏朝灭亡的原因。”所谓“有君”,基于“君本位”。后一种,“诸夏”是春秋鲁闵公元年(前661年),管仲在动员齐桓公出兵救援遭北狄攻击的邢国时首次提出,是华夏民族初步形成的阶段。相应该句其实就成了“夷狄有君,不如诸夏无君。”这种断句有两种解释的可能,一种是把“不如”解释成“不像”,也是基于“君本位”;另一种把“不如”解释成“比不上”,相应的“无君”,是指“无君有道”,基于“道本位”。
 
这两种断句三种解释的争论焦点在于:1、“诸夏”还是“诸”+“夏”?2、究竟是“君本位”还是“道本位”?这个问题之所以争讼不断,主要还是为了第二点,“君”,即“君国”,不单指最高统治者,还指代着“国家”。这样一来,这“君本位”还是“道本位”的问题就变得十分严重,直到今天,所谓“人权”和“主权”的争论,其实还是该问题的变种。历史上,汉奸们就从中找出了理由。其实,当鸭子还要立牌坊,当汉奸也一样。所有汉奸牌坊都是站在所谓“道本位”的角度写成的:因为“国无道”,而“道”比“国”大,“人权”比“主权”大,所以要取“道”去“国”。汉奸也有汉奸的逻辑,那所谓的逻辑,其实就是一个“道本位”包装下的借口。
 
    然而,上面的两种断句和三种解释都是错误的。正确的断句是“夷狄之有君、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”相当于“夷狄之有君,诸夏之亡也。”和“夷狄之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”两句的合并缩略形式。“亡”,轻视;“诸夏”,指代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人、民族和国家。“诸夏之亡也”,即“诸夏亡之也”,“之”指代“夷狄之有君、不如”;“如”,本义“遵从、依照”,不如什么?不如“道”也。但这里的“道”不是指“圣人之道”,而是“诸夏”所标榜的“道”,包括“齐式”的“王霸之道”和“鲁式”的“仁德”之道。“有君”,有其君、有其国也。“夷狄”,和“善人、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。”中的“戎”一样,都是指代未开化的、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、民族和国家。“夷狄之有君、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”的意思是:未开化的、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、民族和国家,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国体、政体,但由于没有遵从、依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人、民族和国家的政体、国体,而被后者所轻视。
 
     “亡”,还有过去的意思,“诸夏”所轻视的,其实就是“诸夏”的过去。为什么轻视?因为“夷狄之有君”,夷狄的国体、政体等等都是“诸夏”过去曾经历而今已超越的,“诸夏”因此而轻视,就有“夷狄之不如”的想法。而“诸夏”都是从“夷狄”而来,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人、民族和国家的过去都经历过未开化的、文明程度比较低的阶段,但有些人、民族、国家,“人一富,脸就变”,就像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国富翁们,开始看不起穷人、农民、民工,却忘了,所有中国人,都是从农民而来,三代之内都有农民,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留着农民的血。国家也一样,所谓强国对弱国的压榨,诸如现在美国到处贩卖所谓的“民主、自由”,其潜台词都是“夷狄之有君、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”只要有不同的人、民族、国家同时存在,就必然有“诸夏”、“夷狄”之分,对于民族、国家来说,任何不行“圣人之道”的,无论是“齐式”的“王霸之道”还是“鲁式”的“仁德”之道,都必然会有“先进”对“落后”的轻视、压榨。
 
      而“圣人之道”的“即戎”,是否定“夷狄之有君、不如,诸夏之亡也”的。如果说“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”在狭义角度上是针对本国内部的,在广义角度上,在国与国之间,在天下的范围内,同样有“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”在这广义的角度上,其中的“民”就是“民族、国家”的意思了。一个国家、民族,如果不行“善人”之道,用“残、杀”企图让别国、别的民族战栗、恐惧而治理世界,就是遗弃、背叛各国、各民族,而最终也将被各国、各民族所遗弃。一个现成的例子,就是美国,以前历史上所有大帝国的兴亡历史,都是这个广义角度“善人”之道的最好反面教材。相应的,“善人、胜残去杀”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六字箴言,同样是世界长久和平的六字箴言。而由“善人”、“胜残去杀”这一个硬币的两面所构成的“善人”之道,也就由这章而从狭义的一国状况推广到了广义的天下状况,由家而天下了。
 
     至于通常错解所引发的“君本位”和“道本位”争论,是错误的解释所引发的两个伪命题之间的论争。“道”,只有现实之道,没有任何“道”是先验的,具有某种类上帝力量的。所谓“修身、齐家、平天下”,都是现实的“身、家、天下”;“善人”之道、“圣人之道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不是一个以“道”为名的借口,而是具体的、现实的。所有“道本位”的把戏,都要先立一个抽象的“道”,无论是自由、民主,还是仁义、道德,都没什么区别。用这个抽象的“道”来“本位”,其实就是以“道”为名编造借口。“圣人之道”、“善人之道”是大道,更是现实之道,无位可本,又何来“本位”?正因为无位可本,才可以无所位而生其本、无所本而生其位。这,才是真正的大道、现实之道。
 
(待续)
 
严禁抄袭,违者必究
 
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5)
 
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一)
 
 
浏览“缠中说禅”更多文章请点击进入缠中说禅
回目录 上一篇 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3) 下一篇 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5)

回复

只显示缠师回复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2:10:03
狗肉煲,驴肉火烧秋冬大旺

缠中说禅详解《论语》,生劏五四犬,活剥宋明驴!

秋冬最佳滋补良品 

供应充足 免费品尝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2:14:14
公告

刚看到有人说帖子被删了,本ID自己昨天在连载23所留的帖子好几个都被删了,特别是那为这连载写的对联。估计是昨天新浪值班的比较喜欢鲁迅或者胡适。

再次声明,本ID这里是不删帖子的,但新浪是删帖子的,带链接、太长像刷屏、带值班的不待见字眼的,应该都很难逃脱。请各位注意一下。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2:45:31
[匿名] MM 

 
2006-11-07 12:26:49 
生劏五四犬,活剥宋明驴!

劏?这是什么字?没见过。 
 
======

劏 tāng 
方言,宰杀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2:46:54
[匿名] 老培哥哥 

2006-11-07 12:32:18 
数女妹妹,发前人所未发之言,纠正千古之错!佩服之至! 
 
[匿名] 老培哥哥 

2006-11-07 12:38:55 
昨天的一个"战”字的解释就足以在儒学史上留名了.使民处于"战"中是古往今来统治者的第一手段,从秦始皇到希特勒概莫能外.但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.暴君弃民,终被民弃之. 
 
===========

过奖了,精彩还在后面,会善始善终的。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2:49:19
匿名] 常来看看 

 
2006-11-07 12:45:26 
坐是坐下了 好半天不让说啊 只好在来一趟

妹妹昨天关于 既往不咎 的解释和情和景,精彩!
正如你说那是他二大爷在说多嘴的宰我.
如果换一个人问宰我这个问题,他二大爷可能不会说 既往不咎
不分析 不讨论 何来 前事不望后事之师啊
=============

谢谢。“不让说”?这里说什么都可以的,只要新浪不删,就行了。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2:50:29
[匿名] 老培哥哥 

 
2006-11-07 12:49:07 
数女妹妹:我队"弃"的理解还符合你的原意吧! 
 
=====

对。

要开盘了,先下,再见。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6:04:22
褒仁褒义 

2006-11-07 15:12:26 

不过,断为“夷狄之有君、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”好象不符合文言文的语法,能不能举一些类似的语句?还有,“人”有什么“政体、国体”之言?“亡”解释为“过去”是正确的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“夷狄之有君、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”是“夷狄之有君,诸夏之亡也。”+“夷狄之不如,诸夏之亡也。”的合并缩略形式,完全符合语法。“夷狄之”是综合性的,包括人、民族、国家。

有君:有其君,君指代君国,君、国在古代是不分的。诸夏之亡夷狄之有其君,意思是诸夏轻视夷狄的国体、政体等等

不如:诸夏之亡夷狄之不如,意思是诸夏轻视夷狄的国体、政体、风俗等等不如自己。

为什么轻视?因为“夷狄之有君”,夷狄的国体、政体等等都是“诸夏”过去曾经历而今已超越的,“诸夏”因此而轻视,就有“夷狄之不如”的想法。

至于你后面的说法,是对孔子的误解,夷狄文化是人类必经的阶段,不存在轻视的问题,而是要“即戎”。
 
 

缠中说禅 2006/11/7 16:19:24
[匿名] 单单 

 
2006-11-07 14:42:47 
在楼主看来,老子的“道”是先验之道还是现实之道的?
请赐教 
 
-------------

披着先验之道外衣的现实之道,但后世的人都只看到了外衣。

老子,以后也会讲的。题目一样

《老子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老子的人
缠中说禅 2006/11/7 23:14:11
[匿名] 褒义褒义 


你这句话等于在同一句中,“亡”既作“过去”解,又作“轻视”解,可以这样吗?请赐教。

我觉得这样解释,“亡”就是“过去”,不存在歧义了。也不会贬低孔夫子。
----------------
只是用过去引申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轻视,而翻译里只用“轻视”的意思。不能用“过去”翻译,“之亡”是“亡之”的倒装,“亡”必须是动词,只能用“轻视”的意思。



上面的解释,“国体、政体”是你加上去的,“文化”是我加上去的,都还没有问过孔老夫子是不是同意。

----------------

“国体、政体”不是本ID加上去的,在古代“君”“国”不分,就包含“国体、政体”的意思。而这里是没有“文化”的意思的,不能随意添加。

缠中说禅 2006/11/7 23:15:40
shouma5688 

 
2006-11-07 21:06:57 
读缠兄的高论真有如拨重雾重见青天之感觉!先是震惊,继而心悦诚服!汉宋以降之腐儒如有知,当不知气死几次了呢!若再知道是女流之辈为之,想象力再丰富也难以设想那绝妙的场景了!
 
===========

过奖了。
回目录 上一篇 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3) 下一篇 《论语》详解: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(25)
资料整理:Lipton .腾讯微博:@LiptonMilkTea